世界杯星光黯淡?盘点那些逐渐消失的个性球员与足球文化的变迁

当世界杯变成"标准化生产线"

记得2002年韩日世界杯,罗纳尔多的阿福头、贝克汉姆的莫西干发型、卡洛斯的金色战靴...这些标志性形象和球场表现一样令人难忘。而如今走在卡塔尔或俄罗斯的球场边,你会惊讶地发现:23支球队的替补席就像复制粘贴的西装模特,连庆祝动作都像是同一个表情包。

"现代足球正在杀死个性"——前阿根廷球星马拉多纳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如是说

三大扼杀个性的元凶

  1. 商业代言条款:某运动品牌合同明确规定球员不得擅自改变发型
  2. 社交媒体审判:2014年内马尔的彩虹发色遭到网络暴力
  3. 战术体系同质化:瓜迪奥拉式传控足球要求每个零件标准化
年代 个性球员代表 现役类似球员
1990-2000 坎通纳、伊基塔、巴乔
2000-2010 德罗巴、小罗、马特拉齐 格列兹曼(有限)

不过也有例外,比如克罗地亚队的洛夫伦仍然保持着赛前独特的冥想仪式,巴西队的维尼修斯也会即兴跳桑巴庆祝。只是这些闪光点,在整体趋同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。

球迷调查:你怀念个性球员吗?

在笔者随机采访的50名资深球迷中,89%表示更愿意观看"有辨识度球员"的比赛,甚至有球迷直言:"现在除了看比分牌,我都分不清谁是谁"。

或许正如温格所说:"足球正在从艺术变成科学",但当我们回放那些经典世界杯镜头时,真正镌刻在记忆里的,永远是那些打破常规的瞬间。


前快船球员巴斯的世界杯之旅:从NBA到国际赛场的华丽转身
山西的足球英雄:探索山西男运动员在世界杯舞台上的风采